泰国清莱府,一支少年足球队被困洞穴的营救现场,中国救援队的队员们都进洞了,要较晚才能出来。在营地的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洞穴专家、救援队队长王英颉也一直在忙,直到4日下午3时30分,才跟记者通了电话。王英颉告诉记者:最新情况是,截至4日下午,救援人员正全力为洞穴排水,做好所有准备,一有机会则按原定方案潜水营救。好消息是当天尚未下雨,可坏消息是1小时后可能下雨。雨季的泰国北部,谁都难以预测雨量多大,更说不清这不规则的洞穴会因降雨而上涨多少水位。令人欣慰的是,被困者们都被找到,生命无虞,浓缩的能量剂以及净水药片、水壶都已送进,可保13人饮食。可从救援者到被困者,其中尚有约1.5公里的距离。记者从一张指挥现场发回的照片上看到了救援路线图,标注了洞穴的内部走向,路线曲折且长,有水路有陆路,有数段标注了“DIVING”(潜水)的曲线,其中一段为350米,还有一段为200米,另有一些泰语标注。让人揪心的是,其中有一段150米的曲线,被重点标出了“NO AIR”(没有空气)……即便在教会孩子们潜水的前提下,一路且潜且走,也要4个多小时才能救出,如此时长内不可预测因素多,风险太大。近日一直表现得相对乐观的王英颉也犯愁:“潜水带出孩子的难度太大,可能要寻求别的方案。”毕竟,据报道,这处山洞全长超过10公里,是泰国第四长的山洞,由于洞内地形复杂,迄今尚无人走完全程。目前,只能等排水。水路救援胶着,陆路搜索已撤退。4日下午2时,参与救援的另一支中国救援队伍——绿舟应急救援联盟的队员们已在机场值机,准备回国。孩子们还没救出来就回去了?“听从指挥,完成任务就撤。”队员王旭东告诉记者,他们与洞穴潜水搜救的队伍不同,他们另有方向——他们6月30日傍晚到达营救现场之前,就对救援任务有所了解:避开洞穴入口,从山上寻找能通往洞穴深处的溶洞或缝隙,再尝试用绳索进入。数日下来,他们在山上刀砍斧劈,从缠绕藤蔓中前行搜索。待到孩子们被发现的消息传来,救援已变得更有针对性,对专业洞穴潜水的需求更多,于是他们和其他在山顶参与搜寻的志愿者队伍,都有序撤离营地,不添乱。记者与王英颉是微信好友,他的朋友圈从6月25日起,便一直是救援这群泰国足球少年的信息。应泰方邀请,29日他们6名洞穴救援专家赴泰国清莱府,刚到营救营地就投入工作,听取任务简报,随后与泰国海军进入洞穴勘察搜救现场,与他们一起协同搜救的还有美、澳人员。7月2日是他们最忙的一天,王英颉与队员们进入洞穴与美、澳等国的救援人员进行接力物资转运,一直干了7个小时没有出来。他们急——本来已经停了两天的大雨又开始了,好不容易洞穴里降下来的水位,可能短时间内快速上涨,在现场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。正愁着,传来好消息——孩子们找到了,都还活着。2日晚11时,王英颉接到泰国军方的消息,前方突击人员已经找到失联的13人,全部人员安全,“联合搜救营地沸腾了。”王英颉回忆道,当时他觉得,这或许是他参与过的最高兴的救援。当晚,在各国际救援队一同参与的简报说明会上,泰国方面对中、美、澳等国救援队表示感谢,并紧接着连夜商定后续救援计划。王英颉特意录了一段说明会,一位当地指挥官说“谢谢中国”时,营地里掌声雷动。记者与王英颉共同的一位微信好友当日也在清迈,他说了一件温暖的小事:他上了一辆出租车,当地司机就说起被困洞穴10天的少年们获救的事情,这位女司机很兴奋。她说,中国救援队也参与了,“谢谢中国”。当聊到自己有朋友参与救援时,对方竟免了他的车费。王旭东也表示,在异国他乡的营地里,能亲手挂起五星红旗,那份自豪感,真是无以言表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参与救援的两支中国救援队,都是民间志愿者力量,大部分经费来自公益善款,两支队伍此前都参与过国内外地震、台风、滑坡等紧急救援,都能在短时间内募集专业救援力量迅速出发。在紧张与温暖之中,救援还在继续。王英颉想好了,等孩子们平安出来,他要教会他们最好的救援技能。尤其是其中一位名为陈宁的足球少年,他是当地一个汉语学习班的学生,老师是祖籍云南的泰国华裔,这位杨海平老师近日每天都来营地当现场志愿者,并帮中国救援队翻译。眼下,焦急了几日的杨海平终于有些安心——愿奇迹出现。
泰国13名少年生命体征良好 中国救援队提供支持连日来,多国组成的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搜救失联人员,多个搜救方案同时进行,帮助泰方终于发现失联人员仍然活着。据了解,泰国派出了至少1000名救援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搜救;另外,中国、英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缅甸、老挝等国家都派出洞穴探考专家和救援队来支援此次行动。